女篮亚洲杯半决赛在主场迎战日本队,最终以81比90遗憾落败。眼看着日本顺利挺进决赛,接下来又将与实力强劲的澳大利亚争夺冠军。中国女篮只能转身迎战韩国,争夺季军的名次。
这场结果还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虽然今年女篮整体表现并不算差,也谈不上特别出彩,但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让人难以释怀。
比赛一开始,日本队第一节就在终场前投中了一个极远距离的压哨三分球,瞬间让中国队陷入被动。尽管之后双方比分你来我往,咬得很紧,但日本队的田中心状态火热,第一节就投中了五个三分球,独揽21分,给中国队制造了巨大压力。
进入第二节,日本队牢牢掌控比赛节奏,一度领先达8分。幸好张子宇顶住压力,凭借个人能力连得6分,半场结束时中国队还以微弱优势领先2分。那时,我对中国队仍抱有一定希望。
展开剩余83%第三节回来后,女篮突然陷入得分荒,几乎连续停滞了近六分钟,五分钟内仅得5分。而日本队外线依然手感火热,张茹甚至罚篮全部失手。三节战罢,中国队落后8分。
第四节中国队努力追分,曾缩小到只差3分,但日本队迅速回敬一记三分球,随后比分差距被拉大到10分。时间一到,胜负已定,中国队被日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场失利与之前小组赛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小组赛中,中国女篮三场比赛净胜对手多达107分,然而碰到日本时却完全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斗志和韧性。
本来这场比赛是有机会拿下的,但关键时刻的作战能力明显不足。大家都希望能在亚洲杯决赛看到中国女篮的身影,结果只能看着日本和澳大利亚争冠,心里难免失落。
说实话,近年来这支中国女篮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但这次失去决赛资格,的确让人感到遗憾。
更让人难过的,并非仅仅是这场失利。输球可以再来,但这场输球之后,女篮还要面对接踵而来的四个沉重坏消息。
首先,这是时隔八年后,中国女篮再次未能挺进亚洲杯决赛。2017年半决赛同样输给日本,当时比分是71比74,这次输得更明显。更让人难受的是,过去四年我们对抗日本还有信心,2021年还在亚洲杯决赛中大胜日本,如今却被对手反手复仇。连续两次在关键比赛被日本击败,心里难免酸楚。
第二个坏消息是,这次未能夺冠意味着中国女篮失去了下届女篮世界杯的直接参赛资格。下一步将要参加2026年3月的国际篮联世界杯资格赛,要在15支球队中争夺8个名额,竞争异常激烈。
中国女篮目前主力阵容伤病困扰严重,核心球员缺席频繁,阵容不够稳定。若到时还有球员无法出战,进入世界杯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第三个坏消息,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近年来女篮表现最亮眼的几名球员纷纷遇到困难。李梦这次未能归队,至今无法回归国家队,主教练宫鲁鸣对她的使用也出现了问题。韩旭则宣布将前往海外联赛锻炼,可能与国家队比赛时间冲突。
简单来说,即使球员愿意作出牺牲,国家队能否召集最强阵容仍充满变数。相比之下,日本队新人迅速崛起,而中国女篮关键时刻却经常没有人挺身而出。
第四个消息,是最令人担忧的。球迷们都能看出来,这几年中国女篮基本沿用了获得世界杯亚军时的阵容,已经有六年时间没有注入新鲜血液。王思雨和杨力维状态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奥运会和亚洲杯接连遭遇重创。青年队方面,U19世界杯更是创下队史最差成绩。
归根结底,是青训体系未能有效建立,主力球员整体下滑严重。未来接班人不足,亚洲范围内的竞争力将持续削弱。如果再不重视青年球员培养和青训体系建设,几年后连亚洲前三的位置都难以保住。
我个人觉得,这次女篮的问题并非单一原因,也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人。球员们确实拼尽全力,批评不能过于苛刻。
主教练面临巨大压力,是否能够带动年轻球员成长,是否过度依赖老将阵容,都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教练个人的问题,更关乎整个女篮培养体系的调整。
近年来,日本队换代迅速,青训体系稳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而中国女篮却依赖老将拖延时间,风险非常高。这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
球迷们的感情很真挚,大家都希望女篮能有好成绩,但这些年目睹老将苦苦支撑,青年队却无法跟上节奏,未来令人忧虑。
过去的实力不能代表未来,竞技体育依赖一代代接力,这一点希望所有人都能理解。如今日本队打法灵活,节奏快,外线精准。
中国女篮崩盘,很大程度上也与变阵缓慢有关。球员伤病、缺人,绝非靠一两个球星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建议球员们要调整心态,保持斗志;教练要有魄力大胆启用新人;篮协也应勇于面对失败,敢于给新人机会。青训要加大投入,青年队的表现不能再连年下滑,基础必须打牢。否则,成绩怎能坐等天上掉馅饼?
比赛有胜负,输了令人难过,但更重要的是这次失利暴露出的问题。女篮未来该何去何从,大家心里有数吗?世界杯资格之路,能否顺利实现,仍充满不确定。
你怎么看中国女篮目前的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见解。
发布于:天津市同创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