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日本政坛会在一夜之间彻底变天。
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揭晓,执政联盟(自民党+公明党)仅拿下122席,在众参两院同时失去多数席位。
这个结果不仅让首相石破茂的政治生涯摇摇欲坠,更让整个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混乱。
而最让人意外的是,这场选举的最大赢家,竟是一个主张"日本人优先"、呼吁恢复天皇元首地位的极右翼政党——参政党。而这个关键时刻,安倍派却蠢蠢欲动。
这场选举的冲击波远超预期。中美两国原本都在观望日本的政局走向,中国关心的是东亚稳定,美国则盯着日美关税谈判。但谁也没料到,日本的政治风向会变得如此极端,甚至可能彻底改变未来的东亚格局。
石破茂(资料图)
石破茂上台时,曾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带领日本走出经济低迷。他提出了"千万亿GDP计划",号称要重振日本经济。
展开剩余77%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物价飞涨、工资缩水、企业外逃,民众的生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
数据显示,日本5月实际工资同比暴跌2.7%,创下近两年最大跌幅。与此同时,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5%,能源价格更是飙升50%以上。
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瘪,而政府的应对措施却显得苍白无力。更糟的是,石破茂在外交上也毫无建树,7轮日美关税谈判全部无果,日本企业面临25%的汽车关税威胁,产业界怨声载道。
经济不行,政治自然不稳。选举结果一出,自民党内部立刻掀起"逼宫"浪潮。
党内大佬率先发难,公开表示"绝不允许石破继续执政"。
石破茂试图挣扎,打出"美国牌",声称"现在换相会影响关税谈判"。但问题是,美国根本不在乎谈判桌上坐的是谁,他们要的是日本让步。更何况,自民党内部已经没人愿意陪他赌下去了。
最终,石破茂还是表示,将在8月结束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
石破茂(资料图)
如果说石破茂的失败是预料之中,那么参政党的异军突起则让所有人惊讶。这个原本只有1个席位的边缘政党,在此次选举中狂揽14席,一跃成为参议院第三大在野党。
参政党的主张极其激进:"日本人优先"——要求限制外国人福利,削减移民权利;"经济脱钩"——主张退出国际组织,对周边国家实施贸易制裁。
这些极端言论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吸引了大量对现状不满的年轻选民。数据显示,30岁以下选民对参政党的支持率高达34%,远超传统政党。
更可怕的是,参政党的崛起并非偶然。日本社会正变得越来越排外,民调显示,79%的民众支持"强化限制外国人"。这种情绪一旦被极右翼操控,日本很可能重蹈覆辙——经济衰退→民粹崛起→军事冒险。
这场选举让中美两国都措手不及。美国原本以为现政府至少能撑到2026年,结果现在连自民党自己都保不住政权。
更麻烦的是,8月1日就是日美关税谈判的最后期限,如果日本政局持续动荡,美国很可能会直接加征关税,这对日本经济将是致命打击。
日本的政治乱象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社会焦虑,传统政党失去民众信任,极端势力趁虚而入。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日本,在全球多个发达国家都能看到类似趋势。
石破茂(资料图)
在经济层面,日本长期陷入低增长陷阱。企业创新乏力,产业竞争力下降,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在政治层面,传统政党的政策工具箱已经耗尽,既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又难以回应民众诉求。在社会层面,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体系承压,民众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极端政党的崛起几乎是必然的。他们用简单的口号迎合民众的不满情绪,用排外主义转移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用民族主义激发选民的热情。这种政治策略虽然危险,但在当前环境下却异常有效。
日本的政局动荡必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在美日关系方面,如果极右翼势力上台,可能会要求重新谈判驻日美军地位,这将对美日同盟构成挑战。在经济领域,日本若转向保护主义,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在地区安全方面,日本的军事动向需要格外关注。
对中国而言,需要警惕几种可能性:一是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可能更加强硬;二是日本可能加强与某些势力的勾连;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极端化可能外溢为对外强硬政策。这些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觉,做好应对准备。
这场危机的解决之道,不能靠简单的政权更替,而需要深刻的结构性改革。日本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建社会共识,改革政治体制。否则,今天的混乱可能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发布于:江苏省同创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